寶雞市小麥寬幅溝播技術方案
水地小麥寬幅溝播技術模式
一、優化品種
選用通過國家或陜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適宜在關中西部灌區種植,具有豐產性好、品質好、節水性好、綜合抗病性強的冬性或半冬性品種。川塬灌區推薦選用小麥品種偉隆169、陜禾192、西農805、陜禾1028、中麥895、西農20、秦麥618、中麥578、西農511、西農388、西農857、西農106、榮華188、巨良8079、徐麥33、西農822、百農207、小偃22等品種。
二、播前整地
播種前深松,深度35cm以上,間隔2-3年。播種前深耕,深度25-30cm,間隔2-3年。
非復式作業區需要整地。播種前3-5天趁墑施肥旋耕,旋耕深度17-20cm,旋耕后及時耙壓。
三、藥劑拌種或土壤處理
為實現苗期對條銹病、莖基腐病、金針蟲和蠐螬控制的目的,采用40%辛硫磷乳油100ml+2%戊唑醇拌種劑150g(或2.5%烯唑醇150-200ml),兌水5kg,均勻拌種100kg,悶種4-8小時,晾干后播種。
針對金針蟲和蠐螬等地下害蟲為害較重的田塊,每畝用3%呋喃丹2-3kg,混細沙10-15kg,撒施后旋耕;或用3%甲基異柳磷顆粒劑3-4kg,混細沙10-15kg撒施后旋耕;或每畝用50%辛硫磷乳油200-250ml,加細沙10-15kg(先用10倍于藥液的水稀釋后噴灑于細沙拌勻)撒施后旋耕。
四、合理施肥
農家肥每畝施用1000-1500kg左右,或商品有機肥40-80kg;化肥每畝施純氮12-14kg,磷肥(P2O5)8-10kg,鉀肥(K20)5-7kg,微肥(鋅肥或錳肥)1-2kg。提倡施用小麥專用肥,肥料配方27-13-5(N-P2O5-K2O)或相近配方,總養分含量45%左右,畝施40kg。
磷肥、鉀肥和微肥全部作底肥。氮素化肥80%-85%作底肥,15%-20%的氮肥作追肥,在小麥越冬期到拔節期結合冬灌或春灌分次追施。
五、科學播種
川道灌區適宜播期在10月7日至10月12日,塬灌區適宜播期在10月5至10月10日。冬性品種適宜早播,半冬性品種適宜晚播,偏春性品種在10月15日后播種。
整地質量好的田塊,播種方式采用寬幅播種機械播種,寬窄行距12cm×24cm。
冬性品種畝播種量11.5-12.5kg;半冬性品種畝播種量12.5-13.5kg。適播期每推遲2-3天,播種量增加0.5-0.6kg。大粒型品種播量適當增加播量。
適墑情況下播種深度在3-5cm。沙土地宜深,粘土地宜淺;墑情差宜深,墑情好宜淺。特別要注意,旋地后立即播種的要種淺一些。
對于不帶鎮壓器的播種機播種后,根據墑情適時鎮壓。晴天播種,墑情稍差的土壤,要馬上鎮壓;早晨、傍晚或陰天播種,墑情好的土壤,可待表層土壤適當散墑,地表發白后鎮壓。
播后及時做畦子。畦寬3.8-4.2m,最適畦長75-80m,最長不得超過120m。畦寬和畦長依據地面平整狀態和播種機作業幅度適當調整。
對苗小、苗弱、基本苗群體不足的田塊,趁墑補施速效肥促進轉化升級,對群體偏大稠旺田塊冬前進行碾壓,抑制旺長。
六、冬季田間管理
適時冬灌:冬灌時間一般在日平均氣溫3℃左右時噴灌16-20方/畝。三類苗麥田在11月下旬至12月初進行冬灌,二類苗麥田在12月上中旬進行冬灌,一類苗麥田可適當推遲,在12月下旬進行冬灌,稠旺苗或旺苗田在12月中下旬進行冬灌。結合灌水追施尿素4-6kg/畝。
化學除草:對闊葉型麥田雜草播娘蒿、豬殃殃、婆婆納等防治,適用5g/畝36%可濕性粉劑唑草酮+苯磺隆,或10g/畝38%千懸劑芐嘧磺隆+唑草酮,或40-50g/畝70.5%二甲•唑草酮WP(大惠農)兌水25-30kg在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葉面噴施。對禾本科雜草蠟燭草、看麥娘、野燕麥、多花黑麥草等防治,適用50-70ml/畝6.9%精惡唑禾草靈水乳劑,或20g/畝15%可濕性粉劑炔草酸,或80ml/畝5%唑啉•炔草酸乳油(大能)兌水25-30kg在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葉面噴施。節節麥防治,畝用30m1的3%甲基二磺隆油懸劑(如世瑪)+專用助劑90ml兌水30kg在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葉面噴施。
七、春季麥田管理
春季化除:返青期是麥田雜草防治的有效補充時期,對冬前未能及時除草,而雜草又重的麥田,此期應及時進行化除(防治方法見冬季化除)。春季化學除草安全期為小麥返青至拔節前,即早春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為雜草補充防治期。三至五日氣溫連續穩定在5℃以上,無風或微風天氣時,順風噴藥。田間噴藥時,地墑要足,畝用水量不能少于45kg。若周圍種植油菜、蔬菜、果樹等敏感作物時,應距離這些作物50m以外。
控旺:在小麥返青期對于群體過大或旺長麥苗,用20%麥巨金25-30ml/畝兌水15kg或50%矮壯素30-40ml/畝,兌水50kg噴葉,控制旺長。
灌水追肥:一類麥田在拔節期至挑旗期,結合灌水追施尿素5-8kg/畝。二類麥田結合拔節期灌水(16-20方)追施尿素5-8kg/畝。三類麥田返青期灌水(16-20方)追施尿素6-8kg/畝,拔節后期依據返青期追肥效果,結合灌水追施尿素3-4kg/畝。
葉面噴肥:在抽穗至灌漿前中期,用尿素0.5-1kg/畝+磷酸二氫鉀0.2kg/畝兌水50kg進行葉面噴施,以預防干熱風延緩衰老,增加千粒重提高品質。也可結合一噴三防實施。
一噴三防:在開花期用20%三唑酮乳油50ml/畝+70%吡蟲啉水分散劑20g/畝+50%多菌靈100g/畝+磷酸二氫鉀100g/畝,兌水30kg噴霧防治;或43%戊唑醇懸浮劑8ml/畝+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50ml/畝+磷酸二氫鉀100g/畝,兌水30kg噴霧防治。
八、適時收獲
人工收割適宜于蠟熟中期,機械收割適宜于完熟初期。
一、優選品種
選用通過國家或陜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適宜在旱地種植,具有豐產性好、品質好、抗旱性突出,抗白粉病、赤霉病、條銹病和葉銹病的冬性品種。塬區旱地和山區旱肥地推薦選用銅麥6號、西農226、中麥175、西農189、旱麥988、偉隆123、中麥36、百旱207、榮華286等品種。山區旱薄地推薦選用西農928、長旱58、長航1號、普冰151、長武521、普冰9946、旱豐902、航麥287、大地528、旱麥728。
二、藥劑拌種或土壤處理
藥劑拌種:采用40%辛硫磷乳油100ml+2%戊唑醇拌種劑150g(或2.5%烯唑醇150-200ml),兌水5kg,均勻拌種100kg,悶種4-8小時,晾干后播種。
土壤藥劑處理:預防地下害蟲金針蟲和蠐螬,每畝用3%呋喃丹2-3kg,混細沙10-15kg,撒施后旋耕;或用3%甲基異柳磷顆粒劑3-4kg,混細沙10-15kg撒施后旋耕;或每畝用50%辛硫磷乳油200-250ml,加細沙10-15kg(先用10倍于藥液的水稀釋后噴灑于細沙拌勻)撒施后旋耕。
三、精細整地
玉米秸稈還田:機械收獲玉米的同時將秸稈粉碎,長度5-10cm,鋪勻。采取還田、深松、施肥、播種、鎮壓一體播種機復式作業。
深松或深耕:播種前深松,深度35cm以上,間隔2-3年。播種前深耕,深度25-30cm,間隔2-3年。
整地:非復式作業區需要整地。播種前3-5天趁墑施肥旋耕,旋耕深度17-18cm,旋耕后及時耙壓。
四、合理施肥
農家肥每畝施用2000kg左右,或商品有機肥40kg;化肥每畝施純氮8-10kg,磷肥(P203)5-7kg,鉀肥(K20)3-5kg,微肥(鋅肥或硫肥)2-3kg。提倡施用小麥專用肥,肥料配方25-10-5(N-P2O5-K2O)或相近配方,總養分含量40%左右,畝施40kg。
磷肥、鉀肥和微肥全部作底肥。氮肥的85%-90%作底肥,10%-15%作追肥,在小麥返青期到拔節期結合降雨分次追施。
五、適時適量播種
播期:山旱地適宜播期為9月24日至10月1日;塬旱地適宜播期為10月1日至10月5日。旱年少雨時,播前降雨有墑,遵循“有墑不等時”原則,適當減少播量提前播種;干旱無雨時,遵循“時到不等墑”的原則,干播等雨或開溝播濕,覆土鎮壓提墑;秸稈覆蓋田可提前3-5天播種。
播量:適宜的播種量為每畝12.5-13.5kg。適播期每推遲2-3天播種,每畝播種量增加0.5kg。
播種方式:播種時若土壤墑情適宜可采用寬幅播種,但要將寬幅播種行距調到22-24cm,并增加限深裝置,防止播種過深。
播種深度:適墑情況下播種深度在3-5cm。墑情差宜深,墑情好宜淺。旋地后立即播種的要種淺一些。
播后鎮壓:選擇帶鎮壓輪的播種機播種。如果選用條播機或不帶鎮壓裝置的,播種后適時鎮壓。晴天播種,墑情稍差的,要馬上鎮壓;早晨、傍晚或陰天播種,墑情好的,可待表層土壤適當散墑,地表發白后鎮壓。
六、秋冬管理
碾壓保墑:播后降“壓茬雨”可采用輕耙細耱、破除板結保墑。播后無透雨,土壤暄虛,及時碾壓提墑保墑;若降雨量大,雨后要及時中耕鋤草破除板結,蓄水保墑。
促弱轉壯:對苗小、苗弱、基本苗、群體不足的田塊,應趁墑補施速效氮肥促進轉化升級,對群體偏大、稠旺田塊冬前進行碾壓,抑制旺長,防止凍害。
化學除草:對闊葉型麥田雜草播娘蒿、豬殃殃、婆婆納等防治,適用5g/畝36%可濕性粉劑唑草酮+苯磺隆,或10g/畝38%千懸劑芐嘧磺隆+唑草酮,或40-50g/畝70.5%二甲•唑草酮WP(大惠農)兌水25-30kg葉面噴施。對禾本科雜草蠟燭草、看麥娘、野燕麥、多花黑麥草等防治,適用50-70ml/畝6.9%精惡唑禾草靈水乳劑,或20g/畝15%可濕性粉劑炔草酸,或80ml/畝5%唑啉•炔草酸乳油(大能)兌水25-30kg。節節麥防治,畝用30m1的3%甲基二磺隆油懸劑(如世瑪)+專用助劑90ml兌水30kg葉面噴施。噴施時間為小麥3-5葉期,氣溫5-10℃時晴天中午;噴施闊葉型除草劑與禾本科雜草除草劑間隔期至少7天,做到不漏噴、不重噴;按標準濃度噴施,防止藥害。
七、春季管理
耙耱保墑:開春后及時頂凌耙耱,返青期淺鋤或雨后及時中耕蓄水保墑。
控制旺苗:對旺長田塊,可在返青初期進行碾壓,或每畝用20%壯豐安30-40ml兌水30-40千克噴灑控制旺長,防倒伏和春季凍害。
適時追肥:借墑趁雨在返青期-拔節期將氮肥總量的10%-15%進行追施。弱苗田塊早施,壯苗田塊晚施。并抓好葉面噴肥,小麥孕穗到灌漿初期,在下午5時后,每畝用0.2%磷酸二氫鉀和1%尿素混合液40-50千克噴施1-2次,間隔期7-10天。葉面噴肥可與防蟲、防病相結合,做到“一噴三防”。
病蟲防治:條銹病:預報小麥條銹病發生程度達3級以上時,用15%三唑酮(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克/畝,兌水50千克,常規噴霧連片防治。間隔7天,再噴一次。蚜蟲:孕穗期、穗期達到防治指標時,每畝用1%吡蟲啉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0-13克,20%氧戊聚酯乳油20毫升或40%樂果乳油40-50毫升兌水50千克噴霧防治。吸漿蟲:堅持“殺蛹為主,輔助成蟲防治”的原則,當每畝幼蟲量達到26萬頭時,于小麥孕穗至抽穗期,用40%辛硫磷乳油150-200毫升畝拌細干土20千克,撒入麥田防治。成蟲產卵階段,用80%敵敵畏乳油50-100毫升/畝,兌水1-2千克,噴在20-25千克麥糠上,攪拌均勻撒入田間防治,還可用聚酯類殺蟲劑噴霧防治。
八、適期收獲
人工收割或機械分段收割的適宜收獲期為蠟熟期,機械直接(聯合收割脫粒)收割的適宜收獲期為完熟初期。
落實好深耕(松)和播種管理技術環節。
單位名稱:
陜西省小麥產業技術體系
陜西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寶雞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