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厚地模式技術意義
company culture
(一)采用厚地模式技術意義。
1、凈化環境:近幾十年以來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社會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及土壤污染問題。一是工業三廢(廢水、廢氣、廢渣),二是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三是農業面源污染(農作物秸稈、畜禽養殖廢棄物、農藥和化肥、農資包裝物和農膜)。生態環境的破壞及土壤污染加劇導致環境不穩定性因素加大,生物多樣性減少。相反、采用厚地堆肥模式是全量利用農作物秸稈、果樹枝條(蔓)、畜禽糞便、農副產品廢棄物、食源性有機廢棄物,通過發酵產生55-65℃的高溫殺滅物料中殘存的病菌、蟲卵,實現物料的無害化處理。利用微生物代謝產生的纖維素酶、淀粉酶、糖化酶等降解物料,實現物料完全熟化制成有機肥。這樣一來,推進了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推動了循環農業發展,變廢為寶,凈化了環境。
2、修復生態、改良土壤。
環境的惡化和土壤污染的加劇導致生態系統不穩定、土壤結構破壞,土壤有機質減少,土壤連續耕作障礙性病害(根腫病等)加重,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這些都導致了土地生產能力、農作物品質下降,土地收益降低。相反,采用厚地模式技術,大力開展堆肥工作,變廢為寶。若將可利用的廢棄物全部收集制作成有機肥,用來增施可加厚土壤耕作層,增加土壤有機質,提升土壤有效碳,既修復了生態又改良了土壤。
3、防治土壤污染及促進綠色發展。
厚地模式技術的采用增加了土壤有機質、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動,提高了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加了土壤對殘留物的降解能力,減少了土壤中化學肥料、農藥的用量,同時在生產中應用綠色防控技術,極大地促進了綠色綜合發展。
(二)是清潔農村人居環境的好途徑
厚地模式技術是將造成農村人居環境臟、亂、差,污染環境的蔬菜殘枝、殘葉、食用菌渣、果樹枝條、暴露的畜禽糞便等變廢為寶。從根本上消除臟、亂、差的根源,是清潔農村人居環境的好途徑。
(三)是保環境安全生態和諧,可持續綠色綜合發展的模式。
采用厚地模式技術在農業生產中能夠減少農藥用量、減少化肥用量,保護好生態環境,走綠色農業,生態農業的路子。促進土壤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農業綠色發展和農產品的安全生產。
總之,采用厚地模式綜合性科學技術變廢為寶,將堆制成的生物有機肥應用到果園、蔬菜地,能夠減少化肥用量,減少農藥用量,增加土壤有機質,提升土壤有效碳,提高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有效改良了土壤。提高了作物的適應性、抗逆性、抗病性,提高了作物產量,提高了品質,提高了效益,是促進綠色綜合發展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隨著該項技術深入研究和探索,會為環境保護、生態修復、土壤改良、土壤污染治理、農業的綠色發展及農產品的安全生產提供更強的理論支持和技術支撐。
科研攻關與技術推廣
Development path
開展地理及氣象、農業生態調查研究,科學進行資源及農業區劃。
在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果樹枝條、農副產品廢棄物無害化堆肥方面進行科技攻關、科技創新,研發出了“厚地模式技術體系”,為農村人居環境清潔及農業綠色發展、農產品安全生產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
連續多年開展“有機物料無害化堆制生物有機肥技術”培訓,每年培訓30期,培訓人數3000人次,累計培訓人數超過10000人。
在岐山縣境內建立“厚地模式技術試驗及示范”31處,面積達到2000畝以上;在寶雞市范圍內建立“厚地模式技術試驗示范”57處,面積達到7000畝以上。在省內外建立示范點78處,面積達到9000畝以上。這些試驗示范有效帶動了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使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多年來帶動無害化處理有機物料15萬噸,堆制成有機肥21萬噸。直接經濟效益3.15億元,產生了明顯的社會效益。
陜西厚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關注我們
推廣厚地模式培育健康土壤